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桔柑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黃龍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非疫病引起之流膠病
炭疽病
營養要素缺乏、過多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與流膠病
潰瘍病
瘡痂病

根腐線蟲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油斑病 (Citrus greasy spot)

病原菌: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eside (有性世代)
    Stenella citrigrisea (F. E. Fisher) Sivan. (無性世代)(Sny. Cercospora citrigrisea  F. E. Fisher)

           真菌,子囊菌。有性世代:子囊殼球形,直徑 58-90μm,有一乳頭突起的孔口,子囊倒棍棒狀,大小 5.0-5.5 x 2.5-3.5μm;子囊孢子透明,紡綞形,有一隔膜,大小6-12x 2-3μm。無性世代:分生孢子梗單枝直立或偶而呈束狀,淡褐色,14隔膜,12-40x 2-3.5μm;分生孢子長棍棒狀,淡橄欖色逼,壁粗糙,10-70 x 2-3.5μm,具09個不明顯的隔膜。

(蔡雲鵬。2003。柑橘油斑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9-柑桔保護,第197-198頁。防檢局。台北。378頁。)

病徵:
  危害葉片及果實。本病為潛伏感染,葉片老熟後才易出現明顯的病徵,初在葉片背面出現針頭大斑點,黑褐色,逐漸擴大,呈深黃褐色,半透明不規則形油浸狀斑點。黃斑中心部逐漸產生紫褐色小粒,略隆起粗糙。後期,多數小病斑匯合成大病斑,呈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外表不整齊的油脂,呈污黃褐色、紫黑色或黑色,其大者可達10公厘左右。病斑之大小及顏色,因品種不同而略異。發病後期,葉兩面均出現明顯病斑,背面病斑較表面者多且大,但葉表面病斑有明顯的黃暈。罹病葉片衰老後,油斑附近產生許多小黑點(孢子腔)。引起落葉,導致樹勢衰弱。在果實上,形成密佈的小黑點而不擴大。

(蔡雲鵬。2003。柑橘油斑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9-柑桔保護,第197-198頁。防檢局。台北。378頁。)

發病生態:
  柑桔各品種都會發生,尤以柚類與椪柑被危害較多。在肥料不足,或其他原因導致樹勢衰弱時,發病特別嚴重。本病主要由子囊孢子感染而引起。在台灣北部,本病菌侵入柑桔葉片的時期,主要是45月間。在落葉上形成的子囊孢子,當下雨,灌溉或濃霧時放射出來,由氣孔侵入感染葉片及果實。葉片感染本病菌後,至出現病病斑的時間約14個月,最長可達 9個月。
     本病危潛伏感染,潛伏期長短與葉齡及葉片有無受傷無多大關連,但與柑桔品種及樹勢衰弱情形有關,在椪柑上之潛伏期間為約40天。子囊孢子發芽後,發芽管長成多分枝的表生菌絲,遊走於寄主表面,再經氣孔侵入,菌絲在細胞間隙擴展。在接近飽合相對濕度與高溫環境下,適合子囊孢子發芽,表生菌絲生長以及氣孔侵入等感染過程。

(蔡雲鵬。2003。柑橘油斑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9-柑桔保護,第198-199頁。防檢局。台北。378頁。)

防治方法:

一、

注重施肥管理,多施有機質肥料,維持樹勢健旺。

二、

落葉埋入土中,減少子囊孢子的的產生。

三、

本病尚無正式推薦藥劑。但在主要感染時期的45月間,噴23次藥劑。以波爾多液及無機銅劑的效果最佳。鋅錳乃浦或鋅乃浦的500倍液也有效。

 

(蔡雲鵬。2003。柑橘油斑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9-柑桔保護,第199頁。防檢局。台北。378頁。)


柑橘果實油斑病病徵
(安寶貞提供)

柑橘葉片油斑病病徵
(安寶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