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梨

 
常綠果樹
落葉果樹
葡萄
蘋果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粉病
白紋羽病
灰黴病
赤衣病
赤星病
果蒂腐病
炭疽病
胴枯病
衰弱病
葉緣焦枯病
黑星病
黑斑病
煙煤病
褐根病
褐斑病
輪紋病
銹病
白紋羽病(rosellinia root rot of pear)

病原菌:
 Rosellinia necatrix  Prill.(有性世代)
 Dematophora necatrix Prill.(無性世代)

病徵
  罹病樹幹基部長出緻密之白色菌絲,而後轉為灰黑色,因而白紋羽病(white root rot)之名稱,並非十分恰當,國外亦有將該菌歸屬於黑根腐菌者(black root rot fungi)。菌絲感染寄主時於根部表面生長,並向主根及莖部蔓延,即使在植株死亡後,菌絲生長亦不停止。罹病木材上會出現黑色線紋,但最後完全腐敗,瓦解,屬白腐(white rot)。因根部受害後,影響水分吸收及輸導功能,植株呈現缺水萎凋狀,而後經數月或數年而逐漸生長衰落、落葉、枯萎死亡。
  農民與甚多研究人員對本病害與褐根病引起之病徵,有時區別不易。兩菌引起之木材腐敗,均屬白腐。但
白紋羽病喜低溫(病菌最高生長溫度30℃以下),病害多發生於緯度較高、或高冷地區,如東勢、卓蘭、梨山、磨天嶺等地,患部菌絲初為白色,而後轉為灰黑色,罹病木材上出現黑色線紋(炭化菌之共同特徵),為病菌與病組織之反應結果。而褐根病菌為擔子菌,喜較高溫度,病害發生於中部、中南部或較低海拔地區,如台東、新社、東勢、卓蘭、台中等地,患部菌絲初為白色,而後轉為黃褐或黑褐色,罹病木材上出現褐色網紋,為病菌之菌絲索。在台灣,褐根病之發生一般較白紋羽病為普遍。

發病生態
  多發生於高冷地區,梨山一帶。菌絲為本病害之主要感染源,平常以病株根部為其存活場所。病害主要藉健株與病株之根系交纏而傳播,亦可藉根部帶菌之幼苗、或帶菌之土壤以傳播與蔓延。病原菌的菌絲遇寄主根部即可在其表面生長,並侵入樹根木材。由於病菌自感染寄主根系至出現外觀病徵需時甚久,因此當外部病徵出現時,已無法挽救。罹病植死之後,如果土壤未經消毒,同一地點重植株亦會於短期內罹病死亡。
  本菌寄主範圍極廣,多數果樹皆可被害,但本省之記錄僅有七種,包括枇杷、梨樹、桃樹、蘋果、櫻花、葡萄、茶樹。目前全省高冷地區之梨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一、 注意田間衛生,掘除罹病根後予以燒毀。
二、 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使果樹生長健壯,較為抗病。
三、 目前尚無推廣防治藥劑。

(安寶貞提供)

罹患白紋羽菌之根切面,長出白色菌絲,立即轉為灰黑色
(安寶貞提供)
病葉變黃後落葉
(呂理燊、劉達修、王文哲、葉金彰、林正賢
1996梨病蟲害管理手冊第23頁)
白色滲有灰黑色的白紋羽病菌菌絲生長於罹病根上
(安寶貞提供)
白紋羽病菌在PDA上之菌落型態
(安寶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