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其他-蜜蜂

 

有害動物

蜜蜂

大蠟蛾

小蠟蛾

幼蟲結石病

白堊幼蟲病

美洲幼蟲病

蜜蜂氣管蟎

蜜蜂微粒子病

蜜蜂蟹蟎

歐洲幼蟲病

囊雛病

積穀害蟲

 

 

 

白堊幼蟲病

 

英名:Chalkbrood Disease

病原:Ascosphaera apis Maassen ex Claussen

  當蜂箱內部環境處於濕冷、通風不良的狀況,容易發生白堊病。蜂群罹病只是減弱蜂勢,很少因此病而整群死亡者。但會影響蜂王漿的生產。本病在台灣養蜂場的發生頻率有日趨增加的趨勢,值得防疫單位重視。

病徵:
  本病由惠形成孢子的真菌引起,感染過程為3-4日齡的幼蟲食入病原孢子,孢子在腸道中萌發增殖,接著菌絲穿透腸壁進入肌肉組織,最後蔓延至誘蟲體表形 成子實體(內含大量孢子)。感染幼蟲約在封蓋後1-2天死亡,此時蟲體成腫脹微軟狀,後期則脫水縮小成堅硬的塊狀物。當蟲體只受單性菌絲感染時,幼蟲殘體 為白色粉筆小塊狀,蟲體同時感染兩性菌絲則為黑色小塊狀。孵化四天的幼蟲即會感病,此病的真菌子實體構造特殊成囊狀,肉眼可見,以資鑑別。罹病蜂群會把蟲 屍自巢房移出至蜂箱底板或巢門口,得病蜂群極易辨識。

傳播途徑:
  巢脾周緣與靠外側的巢脾容易罹病,因此雄蜂幼蟲感病率較 高,罹病嚴重時蜂箱入口處的幼蟲感病較多。在天氣寒冷時,蜂群無法維持蜂箱內的正常溫度,及食物不足時,是此病最易發生的時機。病原之傳播主要由於食物帶 有病原孢子引起。病原凹子在土中亦能存活很長時間。每年5~6月及9~11月為發病期。

防治方法:

一、 維持蜂群強盛,蜂巢內保持乾燥、適當通風及正常溫度,真菌病害即不易發生。
二、 死蜂隨即清除,罹病嚴重的蜂群應更換蜂王,並採取「抖落法」去除舊巢片。
(陳秋男、謝豐國,1995,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07頁;陳裕文、蘇新元、余錫金。2005。蜜蜂及家蟬的有害生物。台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農作篇(三)植物保護。
   
白堊幼蟲病
(吳美雲,1995,農家要覽農作篇第3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