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象鼻蟲


一、害蟲名稱:
學名:Araecerus fasciculatus De Geer
英名:Coffee-bean weevil, Cotton-seed weevil
中名:長角象鼻蟲
俗名:棉實長角象蟲、棉長鬚象蟲、絨毛象、咖啡豆象、短吻豆象、可可長角象蟲等。
二、分類地位:
鞘翅目 (Coleoptera) 長腳象科 (Anthribidae)
三、危害作物:
蒜頭、甘薯簽、玉米、當歸、樹薯、紅豆、棉種子、咖啡種子、豆類種子、柑桔、香蕉、乾果、可可種子、花生、茄子、椰子、酵母粉、紅豆、綠豆、硬殼果、乾菜。
四、地理分佈:
歐洲: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
亞洲:高棉、中國、台灣、印尼、印度、以色列、日本、韓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斯裡蘭卡、泰國、越南。
非洲:喀麥隆、剛果、埃及、甘比亞、迦納、肯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坦尚尼亞、烏干達。
美洲:阿根廷、百慕大群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古巴、智利、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墨西哥、美國、法國、委內瑞拉。
大洋洲: 澳洲、斐濟、關島、紐西蘭。
五、害蟲概述:
主要為害蒜頭、豆類及甘藷簽等。
六、鑑定特徵:
a. 成蟲:體長約 3.5-4mm,略呈橢圓形,被有一層淡褐色或深褐色的絨毛。頭小而向下彎曲。複眼黑色,觸角棍棒狀有11 節,末端3 節膨大。前胸背黃白色,翅鞘有凹點刻11 條,並生有淡黃灰白相間的絨毛而成斑塊狀。雌蟲腹節末端較為尖長,近三角形而稍向下彎曲。
b. 卵:長0.6mm,橢圓形、光滑、乳白色,一端較尖,一端較圓。
c. 幼蟲:長4.6mm,體肥狀,常彎曲而多皺紋,暗白色,多被淡色毛。
d. 蛹:長 4.5mm,頭、胸、腹明顯,觸角、翅及足裸出,全體多毛,翅芽末端尖銳,有1 長幾丁質的?狀物。
七、發生生態:
年發生6 世代,每世代約需48.8日。成蟲以產卵管將食物鑽成小孔,每孔產卵1 粒,卵期約 3-15日,幼蟲孵化後即向被害物內部蛀食,逐漸成長後向表皮嚙食,排出黃白粉末及蟲糞。幼蟲期19-47日,幼蟲老熟時,將蟲糞築成蛹室化蛹。蛹期5-10日,成蟲壽命26-56日。成蟲、幼蟲均能為害,成蟲飛翔力甚強,可在田間為害後,少量再飛入穀倉內繼續繁殖為害,為積穀害蟲之次要害蟲。

 
a. 成蟲 c. 幼蟲 d. 蛹